大黄有哪些药理作用?
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肝经,有小毒,是中医常用清热泻火、导滞通便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更强,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物质,如没食子酸JL茶精和大黄四聚素等。大黄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调节血压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药用大黄、掌叶大黄浸剂、酊剂及大黄素都有降低血压作用,而D-儿茶精可使兔耳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
(2)对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蟾蜍的心脏,小剂量大黄素有兴奋作用,而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3)有降血脂作用:大黄的活性物质,即白藜芦醇能抑制胆固醇吸收,大黄中的儿茶素等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脂质的进人,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提高血浆渗透压,这种稀释血液的功能,可以减少脂质的沉积。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使胆汁排泄,使胆固醇在肠内被还原成类固醇排出体外的数量增加。
(4)致泻作用:大黄内的结合蒽醌类物质,主要是番泻甙甲,它在大肠中,由细菌分解为Sennidine,刺激大肠,使其排空运动增加,能促使肠蠕动而致泻,可伴有腹痛和水泻。大黄有很好通便效果,但要掌握科学的煎煮方法。在煎煮汤i药时,一般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放人大黄更为适宜。现代研究表明,蒽甙是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如果煎的时·间过久,蒽甙类物质多数被破坏,而大黄中所含的收敛止泻成分——鞣质便会溶出,不但丧失泻下作用,反而会引起便秘。
宜忌:凡表证未罢,血管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淤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老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如果本文无法解答您的疑惑,您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医师,肛肠科先进医师将与您即时沟通,给您较有效的治疗方案,或拨打医院的24小时咨询热线:0513-51001130
医师咨询热线:0513-51001130 医院地址:南通市工农路689号(二号桥北)
版权所有:南通肛泰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41175号-1 Copyright © 2009-2012 GangTai Hospital NanT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