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早期的排泄只是一种生理反射,和大脑无关。一般孩子到了4岁半至5岁,通常已具备排泄能力,他们往往能有规律地排便。如果因种种原因而排不出大便,即为便秘。
便秘根据发生时间的长短为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便秘患儿可口服轻泻剂或应用开塞露1-2次;慢性便秘患儿需先除外先天性疾病,如明确为功能性便秘则需要进行行为干预,包括饮食矫正法和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
(1)饮食矫正法:根据小儿年龄和哺喂方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人乳哺喂的婴儿应鼓励继续哺乳,为了增加肠内发酵过程使大便变软,可给小儿吃加糖的西红柿汁、橘子汁、菜汁等;也可把蜂蜜加在温水中,每天喝60~90ml。人工喂养的婴儿,由于牛乳中酪蛋白和钙都比母乳多,所以容易引起便秘,因此用增加碳水化合物(如糖米粉等)来增加小儿肠内发酵过程。例如牛乳中糖的浓度可增加至8%,即100ml奶中加糖8g,也可喂蜂蜜和加糖的橘子汁、西红柿汁等以刺激肠的蠕动。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效,则可将牛乳量酌情减少,增加辅助食品(如米粉、麦粉等)。对已经吃辅助食品的婴幼儿,如出现便秘时可加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菜泥、水果及粥类食品)。较大的幼JL.II可吃粗谷食品或红薯。
(2)训练孩子排便的条件反射:对于便秘的婴幼儿应当重新训练肠道在正常习惯下的反应能力。具体的方法是:于早饭后给小儿灌肠,然后让小儿立即坐在便盆上,如果小儿没有马上排出大便,也应当让坐10分钟,连续7天后,隔天灌肠1次,再过7天后停止灌肠。
(3)一般尽量不用药物导泻,只有在上述措施未能有效缓解便秘时才可用一些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轻泻剂(如乳果糖),直至便秘缓解后停止使用;如有急性便秘或大便嵌塞,可用开塞露5一10ml注入肛内,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可用小肥皂条(注意肥皂条的前头要圆滑)插入婴儿肛门通便,也可用小指戴像皮手套蘸少量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插入肛门通便。
此外,更好让较大的幼儿多参加些体育活动,特别是可以增加腹肌的锻炼,以增强肌力,这样也有助于排便。
如果本文无法解答您的疑惑,您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医师,肛肠科先进医师将与您即时沟通,给您较有效的治疗方案,或拨打医院的24小时咨询热线:0513-51001130
医师咨询热线:0513-51001130 医院地址:南通市工农路689号(二号桥北)
版权所有:南通肛泰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41175号-1 Copyright © 2009-2012 GangTai Hospital NanT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